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微信登录

假如有课表,能溜进北大蹭课吗?

2020-3-30 20:06| 发布者: 紫嫣| 查看: 509| 评论: 20

摘要: 北大门禁如何? 有兴趣的不妨谈谈 假如有人跟你一样蹭完了你所学的所有课,你觉得他(她)和你在收获上会有什么区别,你比她(作为在校生)又多得到了什么? ...
北大门禁如何? 有兴趣的不妨谈谈 假如有人跟你一样蹭完了你所学的所有课,你觉得他(她)和你在收获上会有什么区别,你比她(作为在校生)又多得到了什么?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野小子 2020-3-30 20:16
北大永远欢迎正规渠道进来的的旁听生,但你要是非正规渠道进来的,老师把你赶出去你也别嚷嚷什么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凭什么正儿八经的学生要被你挤占资源,北大首先是北大人的的北大,然后才是全国人民的北大。其次,关于门禁,我觉得倒是越严越好,正规渠道进来的遵守校园纪律不影响教学也不影响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自然没问题,但是,要是混进来的,前有龙江豪,不久前还有孔庆东教授课上被不明人士打了,校园里还有各种各样的奇葩NPC,什么压腿哥,还有自称清华教授要打印资料实则**的老太太,以及各种校外人士盗窃事件,路上搭讪女生强要微信的恶心人物也不是没有,还有中午没饭卡偏偏去挤食堂的游客,最后还有各种各样的民科民哲,如果连校内师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人身财产安全都不能保证,那我倒是觉得北大还是对外封闭的好。补充,我佛了,下面老有人阅读理解有问题,我何曾说过北大是北大人的私有财产?所谓北大人首先是北大人的北大,是因为北大本身的性质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而非旅游景点,自然是以保证校内师生正常学习生活为第一位,然后在这个前提下再考虑外来人员,然而总有人理解成无论如何不允许校外人员进入,我就奇怪贵乎不是人均985吗,怎么阅读理解能力这么差,都还给老师了?
再次补充:借用@时曦 的话:国家财产归全体公民所有,别说纳税人,刚出生的小孩也有一份,但行使所有权的权利不在公民手里,所以北大完全有理由禁止校外人入内,就像山川河流这些东西也是国家财产,但封山育林一样闲人免进。

又一次补充,评论中有人问怎么办理旁听证,我今天特地去问了下,需要在北大开学一周后在新太阳学生中心教务部办理,选课限1-2门,需要开课院系同意,办旁听证要所在单位或大学正式介绍信、**及复印件、大学**复印件(毕业生)、1寸照片一张,每学分几百块我没问到不清楚,另外实验课和上机课另算。另外,北大首先是北大人的北大,然后才是全国人民的北大。这句话我是不会改的,话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我也已经在上面补充了。其次,不光是北大,所有公立学校都应该首先是校内师生的,然后才是全国人民的,这句话的具体含义以第一次补充类推。
引用
野小子 2020-3-30 20:16
谢不邀。
北大可以登记**进,(要注意是哪个门)不是节假日的时候还是相当容易进的。
如果你看上去是学生的话,从南门背着书包雄赳赳气昂昂目不斜视装作没有看见保安大步踏进,保安也不大会拦。(后果自负…)
北大所有的课都可以在**上查到貌似。
理论上有北大的课表那就可以去任何课堂听课,只是要注意语言类课程如果是小班教学,一般不让旁听。(题主你应该不会想去听体育课吧…)
另外只要不打扰其他学生,(不要随意搭讪)不打扰课堂的正常秩序,没有人会说什么,也没有人能看出来你是旁听。上面有一个答案非常不友好,其实大多数同学都是相信你们是温和的旁听者的==
注意如果要吃饭的话,去学校的超市或者咖啡厅都可以用微信现金,千万不要在食堂拦住同学借卡……
(BBS上经常有投诉校外奇怪人士混进北大课堂扰乱秩序骚扰学生什么的,所以同学们或许会对校外人士不太友好)

(我之前也是想过考不上北大就跑去旁听的==)
引用
精灵鼠小妹 2020-3-30 20:15
偷偷更新一下,解锁去北大考研的成就,希望我可以得到不用蹭课的机会!嘻嘻 可以。出示北京市的大学学生证,说明来意,保安小哥会放行的,但是一些校内举行重大活动时会严格一些。如果没有学生证的话,需要登记**。课表可以在“北大清华讲座”公众号获取,这是公众号对于旁听的要求:北京语言大学在读,在北京读书,真的是一件太幸福的事情。大一大二一直参加各种校内外活动,直到大三才静下心来学习。上学期在“北大清华讲座”公众号获取了北大的课表后,记下了最想去的课程,开始了一段小小的美妙的旅程。以下是上学期北大部分选修课课表。
以下是我蹭课的一些体验由于很多感兴趣的课程与自己本校课程冲突,所以我结合自己的情况选择了姜涛教授的现代诗歌课、曹文轩教授的小说的艺术,另外偶然去旁听了一节张旭东教授的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文化与理论争和傅刚教授的先秦两汉文学专题研究。
姜涛教授的课程是我特别感恩的一节课,这门课我基本跟下了一学期,获益良多。第一次赶到教室外时,看到小小的教室,大家绕桌而坐,我突然惊慌,去之前并不知道是讨论型小课,一咬牙就进去坐在了靠墙的椅子上。姜涛教授被大家认为是男神不是没有道理的,三言两语就把诗歌的面貌呈现在眼前。第一节课就在讨论环节被教授点着谈观点:“我看你很想表达的样子。”而我,怂巴巴地摇着手:“没有没有”。看着同学在课堂上自信而渊博地讨论,心里说不上地羡慕。终于在后半学期努力地有所发言了。这堂课让我在成年后终于又敢于、乐于课堂发言。非常感谢老师与同学们一学期的包容与带给我的成长。曹文轩教授的课程因为旁听人数太多换教室,我去了两次都扑了空,在向北京大学微博咨询后才终于如愿。曹老师的课我是在门口的地板上坐着听的,满满一屋子的人在春意里认真地聆听老师侃侃而谈,讲述他对于小说的观点与知识。后来由于北大校庆门禁变严加之校内事情繁杂便没再去听了。阶梯教室外:以下是我听课后写的一条小动态:
四月花事仿佛只是几日没去所有的颜色都已经还给了该去的花朵一路上看看这色瞧瞧那色已是
“黄色还诸小鸡雏青色还诸小碧梧玫瑰色还诸玫瑰书页给银鱼穿织”
总是耽搁了半晌慕名的人要溢出屋子左边挨着女孩的轮椅右边伴着满园的春意坐地板上听先生讲平生四季在北大旁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成长。
以后继续更。
另外,北京语言大学的很多课堂也非常棒,欢迎来旁听。
引用
精灵鼠小妹 2020-3-30 20:14
看完了所有的答案 我终于明白我校和世界一流大学的距离。。欢迎来人民大学蹭课,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妹子还多
引用
野小子 2020-3-30 20:14
我对蹭课是持比较开放态度的:在不占用北大学生教学资源的情况下,不反对蹭课行为。具体而言就是:座位、电源、公共设施请优先让学生使用;不要干扰课堂纪律
引用
精灵鼠小妹 2020-3-30 20:14
身为一个北大旁听生,2014年被北大校刊约过稿子,诉说我在北大旁听的经历,这是我的荣幸。本文原题目为《难惑以非:我在北大的旁听生涯》,原文刊登于北京大学校刊——《此间》杂志2015年冬季特刊,本文原稿写于2014年12月,在本文之后我再简述一些近四年来在北大旁听的经历。(本文插图来源于我自己的微信公众号——韧勉观察,虽然已经半年不更新了,但是有兴趣的欢迎关注!) -
      回顾我本科时期的求学生涯,在北大听课的岁月是不可磨灭的回忆,本科阶段在完成本专业需要修读的160个学分之外,我还在北大完整旁听了12门课,另外还有若干课程听得不完整,但也有所收获,下面分学院讲述我读本科时(2007-2011年)在北大的旁听生涯。

(一)艺术学院

      来北大听课是非常机缘巧合的事情,因为2009年的春季学期的星期二下午正巧没课,有个北大的朋友说有一门音乐课特别新颖,老师讲课信息量大,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欢迎大家来听课。于是我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第一次来到了北大二教的课堂,这门课程的名称叫做“听觉锐化训练”,授课教师是艺术学院的毕明辉老师。                (当年毕老师上课时同学照的帅照)

毕明辉老师帅气逼人,经历丰富,本科就读于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后来学习20世纪西方音乐理论,在中央音乐学院读完博士,在复旦大学视觉学院修读博士后,还在香港亚视工作过,之后才来到北大任教。当时他一手辅导的中乐学社在北大并不算声名显赫,他更没有给校乐团当过指挥。只不过是非常平常的小讲师一枚,不过毕老师的PPT做的是出神入化,从声光电的氛围塑造与内容衔接而言,时至今日也难见人与其比肩,就其巨大的信息量而言,也就只有北大历史系阎步克教授的PPT与之不相伯仲。从“听觉锐化训练”这么高段位的课名就可以看出毕老师的用心,所谓“听觉锐化”,就是教你如何快速使用专业欣赏音乐的模式聆听懂西方音乐。记得第一课,毕老师选用了俄国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的《彼得与狼》、法国作曲家圣·桑的《动物狂欢节》来教会学生分清管弦乐团不同乐器的银色,并且辅以英国作曲家布里顿的《青少年管弦乐指南》来判断旋律和节奏的强弱快慢。以上三部交响乐作品均是西方音乐教学的入门必听作品,而如何通过分析欣赏以上作品来教会学生入门古典乐,是我们之前闻所未闻的。毕老师不仅每节课给学生提供大量精选的试听曲目,而且给学**很多曲谱,他指出听古典乐一定要看着总谱聆听,才能真正体会到作曲家的用意。另外,在入门时需要听一个经典版本,加深印象之后,再听其他作品才能明白版本的区别,鉴别出真正的大师之作。为了让学生们更加真切的了解各类音乐的魅力,还曾经邀请中央音乐学院一位二胡专业,一位古筝专业的硕士生现场演奏《二泉映月》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绵展性的美。(《20世纪西方音乐中的“中国元素”》为毕明辉老师的学术处女作)

虽然我在聆听毕老师的课程之前,也曾听过1000多张西方古典音乐的专辑,但并没有系统性的学习西方古典乐的知识。那个学期毕老师一个下午开了两门课,第一节是“听觉锐化训练”,第二节是“20世纪西方音乐”,即使我拥有丰富的聆听经验,但是在这两门课的熏陶之后才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从听音乐到听懂音乐,收获良多。20世纪西方音乐这门课主要讲述的从20世纪初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等五人团开创“印象派”以来,西方古典乐在现代出现了多元化的变型,而这类音乐有很多非常艰深,缺乏悦耳度,让业余的爱好者难以理解,而毕老师通过梳理文化源流和流派经典作品,告知我们其中的内在机理,叫人连连称奇!

好的老师一般都会在课前留许多有意思的思考题,让学生做很多作业,要求学生通过电子邮件与之沟通,作为一个旁听生,我也坚持给老师发邮件交流学习音乐的心得,跟老师交流让我受益匪浅,并且能得到老师的垂青,那段时间每个学期的结束毕老师都会请我们几个旁听生一起聚餐,荣幸之至。                               (电影《听见天堂》海报)

之后的一个学期,毕老师又开了一门新课——“电影中的音乐”,毕老师自己做了电影《罗生门》、《听见天堂》、《红色小提琴》等电影原声的总谱结合电影画面的动作,来分析电影配乐与电影进程的多样关系,教会学生们从聆听电影音乐的角度来学习电影,以及“元文本”理论在电影层面的应用。毕老师的课给我在本科生涯打开了一条全新的光明大道。(翁剑青老师在上课)

如果说毕明辉的课是声光电的全新震撼,那么,北大艺术学院另一位老师——翁剑青教授的课程“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与审美文化”,算是打开了我对博物馆的爱。翁老师上课节奏感很平缓,也没有冲击力很强的幻灯片,但是翁老师上课强调学生要学会静下心来品味生活中恬静的美。他曾指出:“先进性是一种功力判断,线性文化判断,只有终于时代的典型特征,**真实性的艺术才能成为永恒的艺术,人类用生活中最容易利用的材料才能创造出世间最美的艺术。”尤其是在这个快节奏的浮躁年代,翁老师的课显得尤为特立独行,他的课堂学生很少。课堂惯常的模式,是翁老师找出一个传统装饰品如瓷器、漆器各个角度的高清图片,有时也会拿来一些他珍藏的器物,静静的凝视,教会学生在静谧的环境中体会到古人细致雕琢的美。对于中国古代的艺术品上的纹饰与图案,在不同角度的视觉观感所呈现的美感是不同的,而这些决定了传统审美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不同。比如他曾在课堂上指出,古人最早是跪坐在软榻上,之后才有椅子,最早人是睡在席上,后来才有高床,那么人的视觉高度随着时代的推进在提高,而一些装饰图样的位置也随之变化,我们欣赏古典艺术要学会用古人的角度去体察,才能获取最真切的审美体验。

(二)新闻学院

之于艺术研究,除了西方文化传统的音乐艺术,中国文化传统的古典装饰艺术,还有就是二十世纪发展最迅速的电影艺术。在2009-2010学年的秋季学期,我和时任清华大学电影协会会长的Manchild同学,一起去旁听了如今已是北大新闻学院院长陆绍阳教授的全校公选课——“世界电影史”。陆老师的课一般是从《火车进站》开始,按照电影史的顺序,每节课讲一个电影史上的大师及其2-3部作品,每节课前讲20分钟影片的历史意义与欣赏角度,之后开始放电影,到最后阶段再做十分钟的总结。陆绍阳教授是在电视上出镜频率最高的学院派影评人,在他的课上你既可以感受到他们对电影发自内心的热爱,同时也能感受出他骨子里那种最纯正的“北大精神”。                           (陆老师上课多次力荐的李少白先生主编《中国电影史》)

陆绍阳老师上课非常认真,记得课上有一次,他让所有在场的学生上交一份“每个人最喜欢的十部影片”的片单,并且注明自己的专业和学号,然后让学生们认真观赏电影,在下课的时候他会对学生们的片单加以总结,我们两个外校旁听的同学也上交了各自的片单。课堂最后总结时,陆老师说,看来大家选的片子中的大多数与IMDB TOP10的影片差不多,哦,对了,课上有两个外校的同学想要学分的话,课下可以来找我……如此说来陆老师是认真看过每一张学生的片单的,如此认真严谨的态度,不由得叫人钦佩。

(三)哲学系

虽然本人对哲学一直很感兴趣,但是关于佛教哲学的学习却一直不得要领,直到大三的时候在人大和北大各听了一个老师的课才找到佛学的门径,在人大跟的是中国第一个留学僧——惟善,而在北大旁听的是哲学系周学农副教授的《中国佛教史》。                                                   (给分“随缘”的周学农老师)

相较于惟善师的佛教学院派的谦卑与严谨,周学农师的风格更加生活化,有一种将禅意润物于无声之间的美感。他倡导学生入门佛教从读西游记开始,西游记前言中的种种意象均有着深刻的佛学印记,让高深的佛学尽量贴近大众,尤其是在讲到禅宗兴起后,中国佛教嬗变的多个流派时,他通过列举大家耳熟能详的寺庙和日常生活中深入的禅意小故事贯穿出佛教名宗的教义与思想特征,多于了解深奥的佛学大有裨益。
在佛学入门上,周学农特别推崇吕澂先生的《中国佛教源流略讲》与《印度佛教源流略讲》两书,关于佛教哲学的内在机理推崇方立天先生的《佛教哲学》,而关于中国古代的佛教史研究,他推荐了汤用彤先生的《隋唐佛教史稿》,让我们了解了要从佛教史研究与佛教哲学研究的二重角度,去理解佛教的深意。同时周老师上课极其幽默,经常说到自己会随缘给分,但同时也会在课堂上念一些他觉得写得好的小作业,不仅让你觉得教得好的老师,未必是学术大师,但他能给你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

(四)历史系
   听过一系列的全校公选课之后,由于本人的志向在中国上古史领域,那么北大历史系的名师名课怎能错过?北大历史系旁听的三年间,罗新教授的“民族史”;李剑鸣教授的“史学理论研究”;以及阎步克教授和叶玮副教授合开的“中国官僚制度研究”;阎步克教授自己开设的“中国古代史(上半部分)”;以及印象最为深刻的“中国官阶制度引论”。 (阎步克先生官制研究三大代表作,图片来源于其“官僚制度研究”课程课件)

2009年的秋季学期,是阎步克先生第一次开设“中国官阶制度引论”这门课程,我每回都坐在教室右侧座位的前三排,年少无知,并不知这本课的意义。当时经常坐在我身边的是一个台湾籍的考古学博士,叫做吕世浩,非常低调,上课沉默不语。后来反倒是阎老师上课时偶然着重地提到了他的贡献,我才发现他的存在,如今他已身为台湾大学历史系的老师,其讲授的课程——“秦始皇”成为了全球MOOC知名平台Coursera上**的中文课程。
  阎老师的课程最大的特色在于信息量巨大,信息量巨大的源泉就在于其信息量同样巨大且图文并茂的PPT,每节课的幻灯片都至少有100多页,当时阎老师全部课程的PPT并没有完全做好,但是他为了让学生们能够认真复习,于是他在自己的历史系主页的一片黑暗的背景中设计了一道“暗门”,就是学生把鼠标放在某给位置就可以点击进入幻灯片的页面,另外他也在课堂上售卖他的教材,学生是否购买纯属自愿,且价格相当亲民,正式选课的学生均是一折出售,叫人好生羡慕。不过阎老师强调说,教材主要是为了让你们方便一些看PPT,真正的所得还是要靠课堂上的积累。
(阎步克老师上课,自制“出神入化”的PPT)

阎老师的博学在他上课时被发挥的淋漓尽致,在他谈到古代道路形成的原因时说起美国民谣音乐大师鲍勃·迪伦(Bob Dylan)的成名作《Blowing in the Wind》中的第一句歌词唱道:

“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

阎老师说,你们看这句歌词可以知道,全世界的文明在初级阶段时,世界各地丈量路程的模式是一样的,都是靠走来计算路程,于是你们就很好理解为什么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将公园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命名为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因为那个时代世界各地的思想家在文化上均有相同之处。(照片中左二阎步克、左三田余庆,左四罗新;阎和罗都是田余庆的学生)

罗新老师的民族史课总是能让你脑洞大开,他给我们推荐的《想象的共同体》作为民族史的入门教材,从一开始就打破了“民族”这个概念在我们原有认知中的知识概念。另外他还运用了许多历史人类学与新清史研究的路数给我们讲了许多之前闻所未闻的前沿理论,尤其是谈到“沙尘暴蕴育华北平原千年不衰”的“奇谈怪论”更是叫人忍俊不禁。不过,罗新老师所讲的边疆理论与其推崇的拉铁摩尔倒是对我影响很深,之后我的本科论文与硕士论文都是做的中国上古时期边疆史的课题。当时还在北大历史系任教的李剑鸣老师是国内美国史研究的专家,他个人的历史学素养极好,他那本绝版多年的著作《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多年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国内历史学专业治学研究最好的入门书。他的课程以读书演讲见长,每节课要求两三个学生上课演讲,每节课找一个学生介绍一位史学理论家的学术贡献以及一两个学生介绍两部具有史学革新意义的史学佳作,也是在他的课上让我读了许许多多世界史与史学理论的著作,比如微观史学三大著作——《马丁·盖尔归来》、《蒙塔尤》和《奶酪与蠕虫》,还比如说史学领域方面的《柯林伍德自传》和他的《历史哲学》,并且明白了法国史学三次革命之于世界哲学、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影响。(李剑鸣 著《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绝版多年的西方史学理论入门最佳)

另外,我还旁听过邓小南老师在北大讲的宋史入门,以及钱乘旦教授所讲授的世界史入门,两位老师都是他们授课领域的权威泰斗,许多课堂中不经意间流露的知识点,至今让我受益匪浅。

(五)考古文博学院

在北大听课之余,经常会有些意外的小收获,会在教学楼里转悠转悠看到一些学术大师的系列讲座,2014年的冬天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历史系的海报橱窗上有著名的美术考古学家、《考古》杂志前主编杨泓先生的讲座,正巧那个学期周五上午我也没课,于是就去聆听,后来发现竟然是系列讲座课程,真的是意外之喜。(杨泓先生讲座,漫谈如何写考古报告)

在北大听课最大的意外之喜,也是来自于杨泓先生的这一系列关于中国考古学术史的系列讲座,2014年12月12日那天是讲座的第三讲,杨泓先生开场时说,今天很感谢大家能在这个冬日的早上,吹着寒风,还来听我的讲座,今天是我的79岁生日,能够有幸与你们在一起学习考古学,非常的荣幸啊。课后北大考古学院为杨先生献上一个蛋糕,还特意为杨先生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杨先生在北大考古系读书时给时任系主任的中国考古学的宗师级泰斗苏秉琦先生过生日时写的一首小诗,寓意着学术的明灯,薪火相传,作为后辈的我们,见证如此幸运而又激动人心的时刻,叫人终生难忘。除却杨泓先生的系列讲座,我还在北大零星听过两位孙教授的课程,分别是孙华教授的“中国青铜器”,以及孙庆伟教授的“《左传》与周代社会”,孙华老师注重于从青铜器类型学的角度以年代、地域、纹饰分型来详细阐释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特征,而孙庆伟教授推崇《春秋大事表》之于学习《左传》乃至是春秋战国史的重要意义,今年他的新著《追迹三代》与《最雅的中国》都在学界有着不小的震动,其中不少篇章也与他的这门课程相关。

(六)中文系 俗话说得好,“文史哲不分家”,听过了哲学系和历史系的名师名课,中文系的课程怎能错过?在正式听北大中文系的课程之前,我曾经听过中文系举办的耶鲁大学著名汉学家宇文所安的系列讲座,以及著名文艺评论家香港中文大学李欧梵教授的系列讲座。名家讲座的魅力有时是在提问环节,主讲人会讲到一些个人成长的非凡经历,以及学习心得上的小发现,记忆犹新的是李欧梵教授讲他书读多了之后,只要看看书的目录就能大概知道这本新书讲的是什么,着眼点在哪里,问题有哪些。当时只有大三的我,并不能够充分认同他的这种观点,但时至今日,我也读了不少书之后,终于与他在这个向度上达成了共识。

大三之后,当我明确了未来的志业方向,需要在中国上古史研究的路数上继续前行,那么打好一个良好的基础势在必行。虽然,我自己修读的国学专业每天都在温习古书,但我们当时并没有开设系统性的古代汉语的课程,而古代汉语基于古代史的学习,就是万众之基。一直以来就对北大中文系邵永海老师的“古代汉语”仰慕已久,直到大四上学期才有机会完成这一夙愿。                  (北大中文系邵永海老师)

在北大中文系,学生们一般称邵永海老师为“邵公”,一方面是其上课认真细致的态度,另一方面或许是他上课喜欢带领同学声情并茂的朗读古文,在气宇轩昂之间,让每一个学生真真切切的理解古汉语音韵、停顿、字词之间的深意。不仅是邵公,北大中文系的老师对学生们都非常的好,当时有另一个老师听说了邵公这个班上的学生们学习热情很高,于是把自己新著出版的一部学术札记,赠予了在场的每一个同学、包括旁听的同学,一人一本新书之外,还附赠一本老师研制的健康素菜食谱,对于我这样旁听的学生而言,幸福极了!
记得在最后一节课上,邵公特意花了三个课时的时间讲述《史记·汲郑列传》中一大段有关汲黯的事迹,临近结束,邵公讲起了这一句:

“好直谏,守节死义,難惑以非。”

邵公突出的讲到了“難惑以非”,说,我们上大学的意义是什么,不是为了考试,不是为了学分,而是为了将来能够“以非難惑”,这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 讲完汲黯,邵公一人发了一张纸,纸上都是一些清代各大小学名家关于读书和音韵、训诂、文字之学重要性的语句,为了让我们时时自省。从发端的顾炎武,到最 辉煌的两颗星星——段玉裁和王念孙。邵公强调说:“‘读书自识字始’,大学对于我们的意义不在于背着书包到处去听课,如果能够真正的深入进去多读一些经 典,不管以后干什么,你的大学才算真有意义。”邵公的这一段话至今仍然在激励着我前行,而“难惑以非”也成了我的座右铭。

(七)通识教育培训班

在北大旁听了多年的课程之后,恰逢2013年的暑假,著名教育家甘阳先生,携手北大的张旭东教授在刚刚竣工的北大理科教学楼举办了第六届通识教育培训班,也是我多年来**一次在北大食堂可以用正规的临时餐卡自己打饭。虽然本科阶段也偶然发现北大勺园食堂可以外办勺园专用餐卡,所以我在还未还没翻建的老勺园餐厅用过一年的餐。
(李学勤先生讲《史记》)

第六届的通识教育培训班为期六天,有六位学术名师各办两次讲座,分别是清华大学历史系李学勤教授讲《史记·夏本纪》、北大哲学系张祥龙教授讲《尚书·尧典》、人大文学院刘小枫教授讲卢梭的《论科学与艺术》、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的陆建德教授讲英国作家康拉德,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王庆节教授从海德格尔的哲学切入讲哲学入门。
(陆建德老师讲康拉德的文章后收录于《高悬的画布:不带理论的旅行》)

在这六讲中,让我印象较深的李学勤、王庆节和陆建德三位先生的演讲,从之前自身的知识结构而言,对于李、王两位有较多的了解,而聆听陆建德先生的演讲却是我在自身专业学习外的意外之喜。陆先生强调对于大众而言,一个叙事性强的故事才能更好的抓住读者的心。就像我这个学期曾经去罗辑思维节目组面谈时也被告知,叙事性强的故事剧本更能抓住听众的心。

(王庆节教授讲海德格尔)——————原文分割线,下为补充部分——————在通识班听课的闭幕式上,坐在我后面有一个大叔看我有在录音,就过来搭讪,说他是公众号——“北大清华讲座”的负责人,他有许许多多的名家讲座的录音,不知道我是否愿意交换,当时我还有眼不识泰山,拒绝了他的好意。万万没想到后来的四五年在全北京到处蹭课,都得意于这位大叔和他的团队的无私付出,如今只要每年开学查看当时这个公众号,就能查到全北京所有名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全部的课表,可谓是神通广大,另外全北京的高校讲座信息大部分都囊获其中(个别内部讲座存在漏网之鱼),如果你有兴趣去北京任何一个高校旁听都可以借助这个公众号。
对于我们这些常年混迹在北大听课的同学来说,我们也会在旁听的过程中,发现好几个来自北京不同高校的旁听狂人,几乎每次听课都能遇到这群人中的几个,甚至到了研究生阶段之后,自己若是去旁听一门课没遇到熟人,都会怀疑自己的眼光是不是出了问题,这老师水平是不是还不够高?甚至原来我在人大,以及后来在清华的许多不同年级同一学院的师兄、师弟、师妹都是在北大旁听时认识的。我有个同门师弟,本科时我们还是不同高校的学生,当时听课总在一起,他熟稔清、北、人、师四大高校所有教学楼、校门还有会堂如何钻进去的窍门,每当我琢磨不明白哪个教学楼进不去时,我就问他,他就会告诉我在什么时间段哪个门禁管的最松,怎么着就能混进去。
进北大校门的诀窍是如果你有北京高校的在读学生证的话,进门不走正门的话,走西南侧门出示学生证最容易进。后来来清华后,清华大学有福利,研究生都可以申请办理北大图书馆的借阅证,每次进北大出示图书卡就进去了。
上文写作于刚读博士的第一年,那个学期刚刚上完李零先生的研究生课,在那门课上认识的意大利朋友,意大利哥们中文贼溜,他表示自己的中文比英文好......如今也成了好**。后来意大利兄弟考博选了北大中文系和清华历史系,清北博士留学生要求HSK6级水平,意大利兄弟跟双方打了电话说自己的HSK6级证书过期了,手里有老版HSK10级证书还能用,可以不可以啊?北大说那不行再高也没用,我们就认六级的。清华招办说从来没见过留学生能考上十级的,收了收了!后来他拿着意大利的国家奖学金,来了清华历史系,他告诉我了他的意大利全名,我在网上搜了下发现他原来是罗马二大的老师,北二外和传媒大学的资深外教,真是真人不露相啊!题外话说多了,就是想用实例说一下清北留学生当中牛人也有很多的,可以参考我的这个答案→清北人,以及其他学校本科生是怎么看待韩国留学生的?之前在清华认识的另一个建筑学院的日本留学生,回日本就去东京艺术大学任教了,也是非常厉害。有的时候非要批评留学生质量低,还是你们接触的圈子有限。后来博士期间还在北大哲学系修过王博、郑开、安乐哲三位教授合开的《中国哲学原典选读》。在中文系听过戴锦华老师的影评课,以及陈连山教授讲《山海经》的文献课。在考古文博学院听过雷兴山教授的《夏商周考古》、孙华教授的《中国青铜器概论》和《建筑考古》,还有考古文博学院邀请央视纪录片频道老师组授课的《历史类纪录片赏鉴》课程。北大的听课生涯也伴随着许多青春的记忆吧,青春中许多来来去去的人,有的人随着不去听课了就慢慢走失了,有的后来成为了关系非常好的挚交。感谢北大,感谢那些曾经在这里一起听课的故友与挚交们,没有你们的帮扶,也没有现在的我,最后祝大家在北大听课都有所收获!
引用
野小子 2020-3-30 20:13
可以办理旁听证啊光明正大的进校园,还可以登陆网络学堂看课件做作业,最后还能拿成绩
引用
野小子 2020-3-30 20:13
有点跑题,不过我觉得还是和题目有关吧!
——————————

大约八九年前,当时的我对动画极有兴趣,在网上看到中传薛老师有关国产动画的文章,就坐公交从丰台赶过去见他。第一次没见着,第二次又去,得知他在开会,便去会议厅外等他。顺便在“风采墙”上找到了他的照片。
等一众老师出门,我就立刻认出了他,赶上去说:“薛老师您好!我是XXX大学的学生XXX,我在网上看到了您的文章,我想来问您一些问题,您怎样看待国产动画的现状?”
薛老师一下愣住了,用网络语言来说就是瞬间懵逼。不过他还是很快反应过来,约我五点在二楼(还是三楼我忘了)咖啡厅聊。然后我们聊了很多,薛老师给了我一张课表,邀请我去听李智勇老师(《菜包狗与功夫兔》作者)的课。
我当时问薛老师:“我没有考上中传,也没有交什么费用,我就这么过来占一个位置不太好吧?”
薛老师对我说了一句话我至今印象深刻:

“怕什么?交了钱却不来的多的是!”
引用
野小子 2020-3-30 20:12
答:能。补充些,不限于北大,隔壁也可以。在操作层面,北京市海淀区大部分高校,都可以“溜”进来旁听。
但是有必要提醒三点:
第一,北大门禁严格,且趋于更严格。出入各门,基本会被礼貌问候:“您好!请出示一下北大证件。” 校内师生职工,可以凭证件或“刷脸”入校。校外人士需要登记**。机动车需凭证入内。
第二,请自觉遵守学校规章、维护教学秩序。部分课程在学校**上有所公示,或在校方微信公众号上有所推送,或以公开课形式有所推广。如果有当堂旁听的意愿,建议询问主讲老师的意见。如果在人多座少的教室,建议不要占座、尊重选课生权利。如果有提问老师的需要,建议先征求老师与其他选课生的意见。请勿当堂接听电话。请勿课上径自提问老师。请勿私自侵占课堂时间。请勿占用选课生资源,如座位、讲义资料、提问与讨论机会。如上四类行为,我每学期均有见证。再列举几个特例,建议不要模仿:自习区饮酒、携带**、**课堂PPT等资料。(部分资料是老师未经发表的学术研究,涉及知识产权保护。)
第三,请量时量力而为。如居住地距学校较远,每次往返都可能耗时耗力。而且,高校课程,即使是通选课与公选课,都要求一定的知识基础与专业条件,部分则有“先修课程”的要求。总之,如果希望在旁听中有所收获,必然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好在北大社科和人文学部的课,授课语言和基本常识还是能听懂的,外院的外教课除外。但是,在隔壁读建筑的高中好友告诉我,他们专业课没什么校外旁听的,同校不同专业的都不怎么来。妹子的男票读的好像是自动化,上赶着来蹭课,陪听两次就跑了…)
最后还要谢邀。
我妄加揣测下,高校,尤其北大清华,其自我定位包含一种“公共意识”,这也是国家领导人屡次提及的高校社会责任。所以,校外旁听行为,是被“许可”的。“支持”与否却不好说,毕竟要考量干部、教师、学生、职工等诸多群体的意见。
引用
精灵鼠小妹 2020-3-30 20:11
欢迎来到中国人民随便进大学
引用
北雪 2020-3-30 20:11
蹭课可以
你别掏出刀来就行
引用
精灵鼠小妹 2020-3-30 20:10
泻药,还是出门左转去隔壁清华蹭课吧,没门禁而且女生比例更少,听课不容易分心。什么?你是妹子?那隔壁会更欢迎你的。什么?你是男生,蹭课是为了来泡北大女生?保安同志,请将此人乱棒打出!;)
——————————————
严肃地说,大学的课是为学生而开,资源也以学生优先。有很多课由于校外旁听人员过多,选了课的学生已经没有座位了。如果非本校人员来北大蹭课,请遵守北大规矩,走正规途径拿**登记进入。北大的保安其实管的很严,你很难混进来的。 。
引用
精灵鼠小妹 2020-3-30 20:10
看到有人谴责北大门禁太严,甚至有人觉得要把围墙拆了。忍不住说两句。
大家知道为什么北大占地面积比清华小一半吗?(评论区有老哥说蒋南翔圈地是一个原因,在此提一下。)(另为防止某些人作出错误推论,我解释一下,比例缩小的部分原因是由清华变大造成的,请不要得到“北大被推小了一半”这种结论)

当初给清北的地都是差不多的,但是北大想要向西方的大学学习,所以没有建围墙。
结果呢?结果施工的时候,周围的地被人今天推过来一点,明天推过来一点,然后占着就不走了,最后就推到了现在的大小。最后北大校方无奈,只好把围墙建了起来。
当时听完以后心中就涌起一股悲凉。
所以说有些一拍脑袋,觉得很先进很合适的东西,在中国就不一定合适。
觉得北大门禁森严?觉得中国大学应该像国外大学学习把围墙拆了?
你们说出来,只是一句话而已。而真正尝试的人付出代价的时候,提意见的人要负责吗?不用。到时候你们会反过来问:
为什么不把门禁弄严一点?为什么不建围墙,这不是自讨苦吃吗?
引用
北雪 2020-3-30 20:09
先说答案:能。不过也有极端情况。当年替某闺蜜去听林毅夫老师的课,课程现场嘛……你懂的。真的是比春运期间的北京站候车大厅还恐怖,我一度怀疑真的有挂票存在。林老师也琢磨不对劲,这面相都长得很着急啊?这是我的学生么?于是安排助教:唱名。好在我认识助教,也提前打招呼是替人听课,于是我这顺利过关。但即便如此也无法解决问题。让没被唱名的人出去,可谁都想着“我来蹭课就是为了听你讲课的,我费了牛劲才占到座位,凭啥离开?”就没人动。最后的解决办法是清场后再次唱名,一个一个放人进来。这才发现,真是本校报了名且来上课的,不到所有人的1/3。换句话,剩下2/3都是来蹭的。从此这门课就改了规矩了:凭票入场,票由助教单独发给每个学生。上课前先清场,上课时不欢迎外来户。我这种又是有票人员(闺蜜转手就把票给我了)又是本校学生(随身带着学生卡啊)算是例外。说这个事是想说明,蹭课也要分情况的。本校人优先原则是必须也从来都是贯彻始终的。在不影响本校学生学习和使用资源的情况下,蹭课无所谓。但是只要影响到了,别说学生高度反感了,老师自己就先跳出来说“不”。后来我毕业了也回学校去蹭课过,完整听完了公共法语。一样要唱名要查人,确定选课学生都在,还有空位置的时候,才允许蹭课的进来。否则就出去,你是蹲墙角是蹲门口听课和我无关。我又是例外。因为有校友证,所以被允许留在教室里坐着。重复一遍,本校人优先原则是必须也从来都是贯彻始终的。在不影响本校学生学习和使用资源的情况下,蹭课无所谓。但是只要影响到了,别说学生高度反感了,老师自己就先跳出来说“不”。
引用
北雪 2020-3-30 20:08
可以的!作为隔壁的,因为听一个教授说北大的数学课更系统,我大四的时候去北大蹭过几门数学。虽然蹭完感觉也没比自家的好到哪里去,但是也算一个体验吧,当然因为都是周末去,所以蹭的都是给数双开的课,可能也不代表北大数学课的水平。

关于门卫,头几次去我都被拦下来,然后我很诚恳地说我是隔壁的叛徒,仰慕北大的数学课,来蹭课,门卫感觉自豪感爆棚好吗?满脸堆笑地就放我进去了。后来基本就只要亮一下T大学生证就能进去。所以北大兼容并包不是吹的,连我这种敌对势力的都不排斥,只要你拼命吹北大。
引用
精灵鼠小妹 2020-3-30 20:08
上次在清华发生的事情,至今都让同哥我心有余悸。 反正清华里应该啥人都有,北大估摸也是。那次,我愉快地收到了去清华大学参加某会议的邀请函。
证明参过会参会现场其实是一个小教室,人数大概40来人左右,分布在长圆桌。我就落座了,然后我惊讶地发现,坐我旁边的那个“同学”好像不太对。因为本次论坛都是博士生嘛,同为学术搬砖工,面相、气质啥啥也看得出来。然后我旁边那个女“同学”呢,体型壮硕,皮肤黝黑,头戴粉色帽子,染了金黄色发辫,身穿杀马特工装风。…………我当即表示,这位姐姐好厉害…………
毕竟清华,异人多,我也就没多管坐下了。
开会过程才就nb啊,旁边的这个杀马特妹子,四处扭动、话语不断。还抢了个发言,在发言上把在座的所有人全骂了一遍,你们没看错所有人,指出我们现在的这个领域的研究完全在瞎搞。   然后话头被清华某老师打断了,直问了你是哪个单位的。然后妹子就支支吾吾了,说了是中部某省的一所二本类学校。  我当时估计可能是哪个比较怪异的讲师吧。

万幸,后来妹子也就老实了…………没啥说话。恐怖之处在于,会议中饭时我对了一下整个参会名单,压根就没有这所大学的老师来!!所以你猜这妹子来自何方
引用
野小子 2020-3-30 20:08
北大现在门禁略严,原则上每个校门都会查校园卡,能不能混进去完全看运气。

如果题主想找一种比较稳定的蹭课方法,我推荐去清华。不用找什么隐蔽的小门,就从清华东门若无其事地走进去就好啦。反正我每次都是那样进去的,从来没被拦过。

不要走清华西门,那边游客太多,现在都装上排队用的栅栏了,跟火车站似的,而且离教学区也远,进去得走半天。清华东门进去就是教学楼,超方便~
引用
北雪 2020-3-30 20:07
作为一个北大学生,尤其是一个热门专业的学生,更要命的是我双学位还是中文,不是我吹,北大什么样蹭课的人我没有见过……然后我就对蹭课这一行为提一下建议吧,希望能对您以及其他想要到大学蹭课的人有点帮助。首先,就北大而言,只要不是小班教学的课程,大多都可蹭。很多打印店都有卖课表和热门课程课件资料的的,种类齐全,更新也快,不得不说这个市场确实很大。至于门禁问题,北大门禁确实有点严,但校内既然存在那么多长期蹭课的,就说明他们一定有某些解决办法。其实北大对于蹭课这一现象,还是很宽容的。而我想说的,却是“为什么要蹭”、“蹭课能带来什么”的问题,这些问题比“怎么去北大蹭课”更有意义。第一,即使再水、看起来再有趣的大学课程,他首先是给全日制大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即使是通识课程,也不会是像百家讲坛那样的讲座,听听就罢,也会涉及到一些专业的知识。很多蹭课的人,都是抱着“增长见识”而不是“学习知识”的态度来蹭课的,甚至以为听听证券投资、公司理财、房地产之类的老师都是讲段子和故事的,结果听老师讲了一节课公式理论和计算题就开始懵逼。这么说吧,但凡你听得轻松的课,都是没有听的必要的。无论讲课再有趣的老师,真正涉及到比较高深理论的部分,也没办法讲得不枯燥。
第二,课程需要连续听,隔三差五听一两节,是没什么卵用的。然而,就连选课的全日制本科生,都会因为各种情况不想去上课,更何况一般蹭课的人,但凡有点别的情况估计就不来听了。如果你不能保证自己能够连续听下来一个学期,我建议最好还是不要蹭了。
第三,很多课程真正让人收获的地方,不在于老师课堂讲授的内容,而在于课下的作业和考前系统性的复习(突击)。有些东西是理论,不做题不做案例根本吃不透。有些知识是死知识,你不抄抄背背,听过一遍基本上等于白学。然而大部分旁听的人,既不做作业也不看case,更不会复习和考核,就指望着上课听老师走马观花讲一遍来学知识,其实这是对自己的时间的浪费。
第四,就是“规矩”。既然是旁听生,自然地位就“低人一等”(我是说所有旁听生,包括本校旁听自己没有选的课程的学生,不带歧视)。因为你的存在就是挤占选课学生的资源的,所以一定要有“自觉”。如果老师明确强调过不欢迎旁听生,那自己就不要去听了。上课的时候尽量坐后排和边上,课堂发资料等选课的同学都拿完如果有剩余再去拿,听不懂的地方可以下课单独问老师或者问旁边的同学,千万不要上课擅自问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很多课程,尤其是高年级课程,老师是默认大家都有某些知识背景的,而旁听的同学很可能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经常会问一些老师同学听起来很奇怪的问题)。
为什么会有人讨厌旁听生,就是因为很多旁听生不守规矩还喜欢刷存在感。为什么有的老师会不欢迎旁听的同学,就是因为他们想来就来想不来就不来,课堂资料总是不够,经常问一些扰乱课堂秩序的问题。很多非常负责任的老师,是会很认真对待旁听生的。比如我曾经担任过一门课的课代表(不要纠结大学为什么会有课代表……你就理解成一门需要经常收发作业的课),老师让我把旁听生也统计在内,然而他们三天两头旷课,作业从来不写,过了半个学期自己就消失了。正是因为这样的人太多,所以一般教授都比较烦旁听生。既然自己是旁听生,就好好做一个存在感很低的旁听生,千万不要刷不必要的存在感……
还有一类旁听生,是粉丝式的旁听生。曾经一门课,我下课想问老师一个问题,等着前面N个找老师签名的人拿完签名,我把讲义递给老师的时候,老师下意识地想往上面签名……我还能说什么……这类旁听生,不是我说,难道你们真的不觉得打卡式的听课是对自己生命的浪费吗?
我见过很用功的旁听生,印象最深刻的是中文系的一门课,由于我是双学位学生,自己也就打算划水过的,可是那位姐姐(或者说阿姨),从来不迟到早退,认认真真从头到尾做笔记,下课同学去问老师问题,她都会站在旁边认真听老师的讲解。等到最后复习的时候,由于我划水比较严重,还借过她的笔记……这种旁听生真的也不少,对于他们,我是很敬重的。
我自己也试着去旁听过一些课程,大多都懒得做作业、没时间读推荐文献、一有别的事情就不去听了。就算真正从头到尾坚持下来的课程,由于没有期末考试的压力,其实并没有真正学到什么实用的知识。
说白了,旁听其实也不过如此,蹭过北大的课,有时候不见得比“去北大旅游过”更增长见识。去未名湖旅个游还能照个相存档,旁听一门课就算坚持一学期,也没人给开个证明,真的学到多少东西,我想自己也心里有数。如果真的想学某些领域的知识,我建议去报个资格考试,时间短见效快而且回报看得见。
简而言之,蹭课可行,但不值得。生命有限,值得做的事情有很多。

——————————————————北大对于旁听生是非常宽容和包容的,几乎所有课程课表对外开放,讲座信息对外开放,校园虽然有门禁,但持**登记就可以进去。去听课的话,课程材料所有人都可以领(但一般会提醒先让选课的同学拿),教室座位不够的话,学校提供凳子可以自己搬凳子坐走廊。有的讨论比较多的小班课,讨论和案例讨论分组,老师一般都会把长期旁听生算进去。中文系有一门诗歌写作的课程,经常有外校同学不听课,就为了把自己写的诗歌给老师改,老师都收了。
排斥旁听生的老师,主要是因为课程不适合旁听生,比如小组讨论和project很重的课,选课学生是要算成绩的,旁听生不负责任的话会影响整个小组的成绩。别说旁听生,就是中途退课把小组烂摊子扔给队友的学生,大家都是很不爽的。旁听生一拍屁股走人,让选课的同学怎么办?让老师怎么办?
我不知道学校还应该如何再优待旁听生大家才满意。靠自己意淫北大排斥外人,然后悲呼,北大已完,北大精神不复,北大已经配不上北大这个称号了,北大老师学生都是人渣……请您去所谓的世界一流大学旁听好吗?不怕北大老师把你教坏了?
引用
野小子 2020-3-30 20:07
莫名其妙的很多赞。。。看问题更新了就稍微认真回答一下吧。靠旁听学完其实没什么用。数学物理方面基础课靠听课没有用,靠练习才能掌握。单纯旁听跟万门大学那个三十天物理特训班一样,都是以为自己懂了一到用的时候就抓瞎。传统工科的专业课听课也没什么用,除非你已经具有丰富的现场经验能快速对应上教材的叙述,否则和自己买本书看是一样的。要考研的话旁听可能有点用,至少熟悉熟悉老师。

-------------

准备好证件吧   

门卫的实力还是很强的,我曾在大二的时候混在一大波北大的学生中间试图进去,然后被门卫一眼发现揪过去登记证件。我至今不知道我当时和北大的学生视觉效果区别在哪里。。。。

后来有个北大的师姐一语道破“你们清华的男生一看就很猥琐”
引用
折翼天使 2020-3-30 20:06
蹭课需要课表吗?所有大课你随便进,没人管你。只有一两个班的小课不好混,你最好站教室门口提前跟老师打声招呼:“老师您好,我是咱们学校某某专业的,对您这个课有兴趣,听说您讲得好,来蹭着听一听,我不打扰您上课,您上课如果有互动环节也不用考虑我。”老师根本不会让你拿出学生证来看看“你到底是不是本校的”,老师心理高兴啊,现在还有这么刻苦好学的孩子,关键是能看中老子讲的课,看来学生的眼光也是雪亮的啊!老师心里高兴,脸上还得憋着,走进教室往后一指,你赶紧顺着他指的方向往教室后面一坐就行了。下面的学生一看,哦,这个是新来的讲师,观摩教学呢。。。。。。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客服QQ
3502589325 周一至周日:09:00 - 21:00

途鸟吧是一个中小学网课共享平台,为广大中小学生和成人职业教育提供课程分享和互换渠道,目前平台有网课上万部,内容包含小学、初中、高中以及成人职业教育。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途鸟吧知识分享论坛 |网站地图

GMT+8, 2024-6-16 19:12 , Processed in 0.205217 second(s), 31 queries .

返回顶部